藍白強推「國會擴權法案」
熱門
1. 已於 2024年10月 被憲法法庭裁定違憲
- 憲法法庭裁定多數核心條文違憲,包括「藐視國會罪」、「總統國情報告即問即答」、「國會調查權對人民裁罰」、「人事同意權」等,認為這些條文違反權力分立原則、侵害人民自由,且超出立法院憲法職權範圍。
- 影響:法案多數條文被推翻,凸顯藍白提案在法律程序與憲法框架上的瑕疵。
2. 引發大規模抗議與社會對立
- 青鳥運動:法案審議期間,數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,稱為「青鳥行動」,反對法案被指「黑箱作業」與「擴權」。2024年5月21日,約3萬人包圍立法院,抗議藍白以人數優勢強行通過二讀條文。
- 國際關注:抗議行動被國際媒體報導,如半島電視台與美聯社,部分報導指法案「親中」或「削弱總統權力」,引發台灣內部對法案動機的質疑。
3. 程序爭議與民主正當性質疑
- 黑箱作業:法案審議過程被批缺乏透明度與討論,違反程序正義。台北律師公會、全國律師聯合會等法律團體公開譴責,指藍白未公開草案、限制辯論,損害民主程序。
- 肢體衝突:2024年5月17日與21日,立法院因法案審議爆發激烈肢體衝突,多名立委受傷,議場內外緊張氣氛加劇。
- 學者批評:學者如莊嘉穎指出,爭議核心在於程序正當性缺失,藍白利用國會多數可能濫權,損害民主運作。
4. 政治與國際影響
- 權力分立失衡:法案試圖擴張立法院權力(如調查權、聽證權、處罰權),被批評架空行政權與監察權,破壞五權分立憲政架構。國際學者如楊甦棣等發表聲明,警告法案違反台灣憲政精神。
- 地緣政治疑慮:《金融時報》等媒體報導指,法案可能為中國滲透台灣創造機會,因其削弱行政權並製造內部混亂,引發親中疑慮。
- 投資環境惡化:歐洲商會等機構示警,法案通過可能導致立法院權力過大,成為投資環境的不穩定因素,影響外資信心。
5. 藍白陣營後續反撲
- 後續立法企圖:藍白陣營計畫推動其他爭議法案,如修改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》(提高罷免門檻)與《憲法訴訟法》(限制大法官人事同意權),試圖反制釋憲結果,恐引發新一輪爭議。
資料來源
相關媒體

國會擴權法案

藍白強推「國會擴權法案」

立法院職權行使法-侵害人權